牛骂头遗址文化园区
介绍
牛骂头遗址文化园区-官网:https://bit.ly/3gs6Uug
牛骂头遗址文化园区-场地使用管理办法下载
位在鳌峰山上的牛骂头遗址文化园区,以台中最早发现的新石器中期文化代表「牛骂头遗址」所在地命名,地底下蕴藏不少的文化层堆积,地面上也历经不同时期的更迭。「牛骂头」为台中清水区的旧称,源自於平埔拍瀑拉族(Papora)的聚落牛骂社(Gomach)音译而来,园区规划兼具保存文化资产与展示教育的用途,不仅展出文化遗址介绍、出土文物典藏、考古挖掘方式等让大家认识台湾中部地区过去人类的生活面貌与拓垦历程,还有日治时期神社留下来的遗迹以及原军事营区的建筑设施设置在其中,是一处蕴藏丰富历史文化意义的空间。
四千多年前的史前时代,「牛骂头遗址」所在地孕育保存了「牛头骂文化」、「营埔文化」、「番仔园文化」等文化层的遗迹,并与南部「牛稠子文化」也有往来关系,相互影响发展。拍瀑拉族人原在此渔猎游耕生活,直到十七世纪中叶以後,陆续受到荷兰人统治以及明清时期的大量汉人移入开垦,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1895年进入日治时期,日本人先行在此地辟建运动场,因环境优美,而後兴建「清水神社」,为政教合一的日本精神代表,也是做为控制殖民地人民信仰的工具。台湾光复以後,此处改为陆军炮兵部队清水营区,因後来营区裁并土地归还台中市政府,牛骂头遗址在多位学者专家建议之下,被列为市定遗址并活化空间,规划为牛骂头遗址文化园区。
园区入口处,可见一座陶器标的物,象徵了距今约四千五百年至三千年前之间,以红、褐色绳纹陶为主要代表的牛骂头文化。
服务设施
- 展示馆
- 公厕
- 解说简报
- 无障碍厕所
- 无障碍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