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调节微气候 「绿色之肺」中央公园今年8月试营运
更新日期:2018-02-21 2703
位於水湳的中央公园将於今年8月试营运,台中市政府积极提高园区内的乔木比例,增植毛柿、乌心石、黄连木、樟树、榉木、牛樟、台湾红豆等台湾原生树种,全区总约1万棵树木;同时利用地形起伏引进气流,建置5座滞洪池调节气候,更设置太阳能光电板再生太阳能源,使中央公园成为全台首座都会区大型智慧低碳的特色公园,更是调节全市气候的「绿色之肺」。
建设局长黄玉霖表示,中央公园第一期工程范围预计今年5月完成验收,所有工程均以对公园环境带来最少的冲击进行,并智慧地利用现地调节气候,创新手法无须耗费不必要的电力,就能让整座公园如同天然的大风扇,期待试营运後带给民众与众不同的感官体验。
建设局指出,市府以低碳、智慧、创新等三大主轴规划中央公园,经专家多次评估决定取消之前设计过度耗能的人工微气候设备,改以保留大量树木及依地形起伏引进气流等自然方式设计,确实保护生态并适当运用整体环境,调节公园内的气候。
市府致力将中央公园打造成如纽约中央公园的都市森林公园,依公园内不同的特色植栽和地面材质塑造出的活动场域,增植约8,921余株乔木,搭配公园内既有乔木约1,600余株,全区树木加总约1万棵。
除混合种植生态森林外,市府也在公园停车场南北侧建置10,000平方公尺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每年发电度数可达188万多度,可完全供应中央公园电力需求;同时在园区内建置5座滞洪池、4座乾池等,发挥暂置雨水与防洪功能,并增加公园透水面积及强化园区内的气候调节;此外,12感官的教育理念亦全数落实在中央公园内,打造感官设施体验区,要让中央公园更贴近民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