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五五慶端午 犁頭店穿木屐躦鯪鯉
更新日期:2015-07-10
活動月份:
2015-06-19~2015-06-20
活動地點:
每年端午節,臺中市南屯區有別於其他地區的划龍舟、吃肉粽的習俗,都會舉辦一個躦鯪鯉的傳統民俗活動。「犁頭店穿木屐躦鯪鯉」是本市無形文化資產之一,百年來南屯區民眾努力保存這項傳統文化,成為臺中市的特色文化。除此之外,犁頭店也是臺中盆地開發的起源,擁有300多年歷史,至今仍可見昔日的蜿蜒古道與成排紅磚街屋,訴說著「臺中第一街」的歷史與風華,因此將於端午節前後舉辦系列活動,並透過穿木屐躦鯪鲤活動申請挑戰金氏世界紀錄,藉以宣傳南屯老街及更多南屯的特色,透過民俗文化不分族群、性別、年齡凝聚共識,讓更多外地人士更能深刻體驗慶典的意義及典故,讓臺中的端午節變得多采多姿。
活動內容
位於臺中市南屯路與萬和路口的南屯老街,清雍正、乾隆年間,因拓墾來臺的移民湧集,打 鐵店鋪、商店、販仔間林立,於是有了「犁頭店」舊地名的稱呼。至今老街上仍擁有巴洛克、 日式、閩南等各種不同時代及風格的建築,傳統老店仍然存在,訴說著「臺中第一街」的滄桑歷 史與風華。 每年端午節「犁頭店穿木屐躦鯪鯉」民俗文化活動,除了邀請犁頭店福德正神與萬和宮媽祖 坐鎮外,主祭官也率領在地仕紳,分別至東西南北四個門膜拜一番,然後大家一起穿上木屐踩街, 藉由吵醒穿山甲(鯪鯉),祈求一年的平安與豐收,至今已是臺中地區最重要的文化活動之一。 今年臺中市政府更精心策劃系列活動,除了吃粽子、看龍舟競賽,不妨到南屯老街走走逛逛,感 受別緻又在地的文化氛圍。
2015 臺中市五.五慶端午─犁頭店穿木屐躦鯪鯉
穿木屐躦鯪鯉是全臺唯一有別於賽龍舟、吃粽子的端午習俗,具有特殊生活文化價值,闡述 在地的民情風俗與生活特色,故於民國 97 年被列為臺中市無形文化資產。為了讓典故更廣為人 知,本市南屯區公所已將「鯪鯉」做為南屯區吉祥物,並在民國 102 年舉行公仔命名票選活動, 經過熱烈評選過程,最後以象徵木屐聲的「咖咖」獲得市民朋友青睞,讓民眾對南屯在地文 化有更深層認識,且因為「咖咖」親和的形象,使得南屯老街更廣為大家熟悉。 「犁頭店穿木屐躦鯪鯉」經南屯區的民眾百年來盡力保存這項傳統文化, 鼓勵所有的民眾前往參與,更加認識南屯的美好及熱情。除此之外,今 年度穿木屐躦鯪鯉活動,將挑戰最多人穿木屐集會的金氏世界 紀錄 ®,除了讓大家深刻體驗慶典的意義 及典故,創造紀錄的過程更是許多人的 美好回憶,歡迎所有朋友共襄盛舉,讓 臺中的端午變得更加多采多姿。
「2015 臺中市五 ‧ 五慶端午─犁頭店穿木屐躦鯪鯉」系列活動表
「穿木屐躦鯪鯉」的由來
相傳早期有許多動物在犁頭店附近棲息,直到人們到此開墾,動物紛紛移往他處,唯有鯪 鯉(穿山甲)鑽入犁頭店地底下而得以生存。據說,在墾荒時期有隻金色「鯪鯉」睡在地下, 穿山甲全身有瓦狀鱗片,自古被視為靈獸,能為地方帶來吉祥,另穿山甲在土中活動可翻鬆土 壤以利農耕,進而帶動當地一年的發展。 南屯區先民認為端午酷熱的時節容易使穿山甲昏睡,所以居民會在端午節時製造聲響來吵 醒鯪鯉,代表勤於農耕,地方自然會豐收繁榮。相傳這項活動自日據時代開始,到了民國 50 年 代,原只有小規模的賽跑活動,民國 70 年代地方耆老想擴大舉辦,發起讓居民們穿上木屐,用 力踩地面,透過巨大的聲響,想將穿山甲震醒,進而演變成「穿木屐躦鯪鯉」的社區文化活動, 成為南屯區端午節最具獨特地方民俗色彩的慶典活動。 至今每年端午節正午,老街上數百人穿著木屐,在默契與腳步的協調 下用力踏著木屐,使古味濃厚的端午節增添熱鬧風光。
敬邀端午來南屯
文化是生活經驗的長期累積,歷史涵養一座城市的深度,走在 南屯老街上,除了香煙繚繞的廟宇,更有雅緻建築與古早味美食。 南屯老街的萬和宮是居民重要的信仰中心,文昌公廟為臺中地區教育 之發祥地,傳統的老店如打鐵、種苗、銲錫等也未被時代浪潮淹沒。隱藏於市場巷弄內的小吃 或在地美食,不論是麻芛湯、糕餅、麻糬、肉圓等,都伴隨在地人成長的好滋味。每年農曆三 月,萬和宮前仍上演著數百年歷史的字姓戲,端午節穿木屐躦鯪鯉是南屯居民兒時共同的回憶, 這些珍貴的人文歷史、信仰節慶與常民生活文化,非常適合大家隨心隨性停停走走,給自己的 心靈和身體,來趟一輩子值得回憶的旅行。
相關連結
相關照片
人氣
1.4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