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點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中觀光旅遊網

定位點

彰化銀行總行及行史館

Google評價: 4.3
建議旅遊時間:1-1.5小時
更新日期:2021-08-13
位在台灣大道與自由路交叉口的臺中彰化銀行總行,興建於日治時期,擁有超過100年的歷史,建築仿古希臘羅馬的柱廊式風格,外觀氣勢雄偉,工藝精美細膩,為臺中著名的地標,遂被指定為市定古蹟,也是臺灣最早由民間籌資設立的銀行,極具文化資產保存與研究的珍貴價值。

介紹

位在台灣大道與自由路交叉口的臺中彰化銀行總行,興建於日治時期,擁有超過100年的歷史,建築仿古希臘羅馬的柱廊式風格,外觀氣勢雄偉,工藝精美細膩,為臺中著名的地標,遂被指定為市定古蹟,也是臺灣最早由民間籌資設立的銀行,極具文化資產保存與研究的珍貴價值,迄今仍然為彰化總行的營業部使用,二樓設有行史館,保存當時的文史資料,採取預約制參觀。
彰化銀行總行及行史館-展覽廳 (總分支機構分布圖)
在清代一田二主現象嚴重,日治時代總督府推行龐大公債以清理租權問題,但由於公債補償條件不佳,不受到民眾的歡迎,紛紛拋售求現,為了維護公債的公信力,一方面派員收購,另一方面鼓勵地方人士利用公債集資經營事業。在此時空背景之下,1905年由彰化吳汝祥為首召集臺灣中部的地方仕紳,集資二十二萬日圓大租補償金充為股本,於彰化組織創設「株式會社彰化銀行」,鹿港辜顯榮也被選為監察人,後因環境的需求,銀行遷移至臺中市,是臺灣少數把總行設置於中臺灣的大型商業銀行。
彰化銀行總行及行史館-舊書冊
1936年興建新總行,即今日的臺中彰化總行,由白倉好夫與畠山喜三郎設計,以仿西方風格的古典主義建築打造,典雅的雕花裝飾、渾圓的水泥石柱、古樸的厚重鐵門,內部空間的挑高設計,呈現當時的銀行建築美感。臺灣光復以後,國民政府接收原日籍股東的股份,1947年林獻堂被推選為董事長,並改組為「彰化商業銀行」,1998年由官民合股的行庫改制為民營。靠近自由路一側的花園內,還可看到林獻堂紀念銅像屹立在其中,值得一探。
彰化銀行總行及行史館-中庭植物造景
 

服務設施

  • 展示館
  • 停車場
  • 公廁
  • 解說簡報

快速導航

進入後可依您的出發地,選擇適合的交通方式
彰化銀行總行及行史館-門口特寫 (由下往上拍)
彰化銀行總行及行史館-正面外觀
彰化銀行總行及行史館-門口斜側拍 (門口兩側上方有圓形黃路燈)
彰化銀行總行及行史館-舊書冊
彰化銀行總行及行史館-玻璃櫃有各式各樣的歷史古物陳列
彰化銀行總行及行史館-打字機古物展覽
彰化銀行總行及行史館-展覽廳 (總分支機構分布圖)
彰化銀行總行及行史館-創立60周年紀念古物
彰化銀行總行及行史館-中庭植物造景
返回頁面頂端 台中旅遊網 FB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