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點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中市七座已封閉垃圾掩埋場變公園綠地 已種適合喬木近千棵

更新日期:2016-06-07 5213
中市七座已封閉垃圾掩埋場變公園綠地 已種適合喬木近千棵

為讓垃圾掩埋場化身為宜人公園綠地,台中市政府去年至今陸續在文山、大肚、沙鹿、清水、大安及外埔等7區已封閉掩埋場周邊空地,採用「適地適木」原則,種植近千棵淺根性、耐鹽、耐旱的原生喬木,整體綠化面積達1公頃,估計年固碳量達11.15公噸,今年將接續在大甲等區掩埋場種樹造林,預計年底完成後,讓中市綠地面積再提升,也提供市民更多休閒遊憩好去處。

為讓垃圾掩埋場化身為宜人公園綠地,台中市政府去年至今陸續在文山、大肚、沙鹿、清水、大安及外埔等7區已封閉掩埋場周邊空地,採用「適地適木」原則,種植近千棵淺根性、耐鹽、耐旱的原生喬木,整體綠化面積達1公頃,估計年固碳量達11.15公噸,今年將接續在大甲等區掩埋場種樹造林,預計年底完成後,讓中市綠地面積再提升,也提供市民更多休閒遊憩好去處。

中市七座已封閉垃圾掩埋場變公園綠地 已種適合喬木近千棵

市府去年至今陸續在文山、大肚、沙鹿、清水、大安及外埔等7區掩埋場周邊空地植樹綠化,採用「適地適木」原則,慎選淺根性、耐鹽、耐旱的原生種樹苗,包括黃槿、白千層、瓊崖海棠及水黃皮,累積種植近千棵喬木,綠化面積達1公頃,估計年固碳量達11.15公噸,今年將接續在大甲等區掩埋場種樹造林,讓掩埋場綠化面積再提升。

環保局表示,垃圾掩埋場為鄰避設施,一般設置於人煙較少的偏僻山區或海濱區,因植栽水源不易取得、季風吹襲、土壤尚含沼氣及復育綠地覆土層較薄等因素,不利於一般喬木生長,因此市府特別採用「適地適木」原則選用淺根性、耐鹽、耐旱的原生鄉土喬木,如黃槿、白千層、瓊崖海棠及水黃皮等,並絞碎廢樹枝木屑做為土壤改良的復育基材,已成功種植近千棵喬木。

環保局指出,植樹具有淨化空氣、降低溫室效應、提升土地再利用等價值,未來將針對山海屯等各區掩埋場,8年內再種植5,000棵以上喬木,此外,也積極響應市府「8年100萬棵植樹計畫」,推動空地綠美化及工廠裸露地植樹等計畫,全面提升中市綠化速度與面積。

相關照片

返回頁面頂端 台中旅遊網 FB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