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点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中观光旅游网

定位点

社口林宅ˍ大夫第

建议旅游时间:0.5-1小时
更新日期:2023-05-16
清康熙年间,林家祖先到台湾岸里社(今神冈区)落脚。同治年间的戴潮春事件,林振芳出力帮清军围剿戴潮春,清廷颁给他「中书科」的名衔和匾额。社口林宅是林振芳最发达之时所兴建,原为购置吴张旧宅而加以改建,初期规模於光绪元年(1875年)完成,而护龙厢房的部分,则是在十几年之後,随着家族人口增加才陆续增建完成。

介绍

社口林宅是林振芳最发达之时所兴建,原为购置吴张旧宅而加以改建,初期规模大致在清光绪元年(西元1875年)完成,而护龙厢房的部分,则是在十几年之後,随着家族人口增加才陆续增建完成。

社口林宅的门楼是一层楼,面宽三开间,外形简洁。进入门楼,通过长长的甬道後,即可见到第一进门厅,门厅的入口采简单的凹寿式,第二进的正厅也有凹寿,前留设步口廊,提供较宽广的半户外生活空间,正厅前面的中庭地上舖地砖,排列出变化多端的图案,其中人字砌是主要的图案,象徵「人丁兴旺、生生不息」。

林宅的石雕相当精致,在清代民宅中颇为罕见。门厅和正厅的部分都有地牛(柜台脚)的雕饰,门厅中央门额书有「大夫第」,两边廊墙的水车堵上,有颜色丰富且外形细致的交趾陶装饰,样式变化多端。而隔开中庭与侧院的两道高墙墙体主要用斗砌砖砌成,多为红砖,墙基为鹅卵石,墙壁开辟可安枪枝的铳眼小缝。

在正厅的部分,门楣上悬有一书卷形的匾额,额内文字已佚失,未知其内容。壁上有相当精致的六角形木质花窗,花窗的四角落有四个三角形「挞角」,雕有四只蝙蝠,代表「赐福」,而步口的托木饰以「憨番扛大梁」,饶富趣味。

正厅内的供桌和神龛属於同一时期的作品,因此雕刻的风格和题材相近,供桌桌脚雕刻得相当精微细致,但正厅的太师椅已经佚失。正厅的屋架为穿斗式,并未使用瓜筒,而左右墙上的书画皆为格调高雅的文人黑迹,其中可见光绪元年的落款,这是推测林宅建筑本体架构落成年代的重要证据之一。

在左右两侧护龙厢房屋架上的「斗抱」上头雕以螃蟹,即所谓的「二甲传胪」(甲象徵科甲,科举第二类称为二甲),有科举中第,求得功名之意。

社口林宅的彩绘亦相当精美,从画法特徵可知系出自鹿港郭友梅及郭庭柯等彩绘名家之手笔,他们的建筑彩绘多分布於清末的台湾中部民宅与寺庙,如今所存不多,在台湾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弥足珍贵。

快速导航

进入后可依您的出发地,选择适合的交通方式
大夫第
社口林宅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