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點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農遊新社 慢走大坑

更新日期:2021-08-13 8487
適合對象
大眾
旅遊天數
1日遊
旅遊季節
四季皆宜
交通工具
駕車
行程類型
生態環境、深度之旅

文章內容

定位點

新社為本市的花果之鄉,盛產香菇、葡萄、枇杷、文心蘭,更為休閒景觀餐廳、休閒農場匯聚之地,而大坑有著本市最著名登山步道,建議挑個一至兩日來一趟新社及大坑,感受山城地區的慢活步調、田園風情,體驗迴異於都市繁忙腳步的慢活、慢食、慢遊的區域深度之旅。
 

路線:大坑9-1號步道→菇神(用餐)阿亮香菇園(採菇)白冷圳圓堀(親水步道)九渠溝滯洪池馬力埔彩繪小徑(馬力埔休閒農業區)植物種苗訓練園區新峰農場(採果)雙翠水壩
路線圖

 

第一站大坑9-1號步道
農遊新社 慢走大坑

大坑9-1步道路線緩和,輕鬆易行,步道頭尾都與經補路相接,自步道出口再向上行100公尺連接9號步道,再與10號步道形成環狀路線,約1小時可行走完畢,歡迎愛好登山健行的民眾前往登爬。

長 度:約0.6公里,適合全家大小健走。
登山口:經補庫停車場斜對面之經補路直走經過九九橋再直走。
特 色:於前往步道口路途中設有農夫市集,登山民眾可在此買到大坑地區農特產品。



第二站菇神
農遊新社 慢走大坑

菇神位於新社,是間結合「養生」、「美食」、「休閒」的景觀特色餐廳,店內最著名的就是「菇菇鍋」,鍋內添加新社鮮採的六種菇蕈,菇鄉濃郁,招牌菜還有許多創意的香菇熱炒,滋味迷人,來菇鄉新社一定要來品嘗以香菇當食材的在地特色餐。


第三站阿亮香菇園
農遊新社 慢走大坑

阿亮香菇園位於新社協中街上也就是俗稱的香菇街上,距新社莊園僅300公尺,是新社知名的香菇觀光農場。遊客來到這邊可親手採香菇、聆聽香菇生態解說,以及品嘗現炸新鮮香菇等特色農遊體驗。


第四站白冷圳圓堀
農遊新社 慢走大坑
白冷圳是日據時期為了供應新社台地上種甘蔗所需要之灌溉水而興築,源頭為海拔554.99公尺的白冷高地,最後抵達終點為海拔531.5公尺的「圓堀」,落差達23.49公尺,全長16點6公里。圓堀是白冷圳的分水池,其分出大南及馬力埔兩條支線流往新社各灌溉區域,造就了當地的農業發展,讓新社成為如今的花果之鄉。沿著圓堀及其支線旁邊有著景緻優美的親水步道,親水步道不僅毗鄰菇園,更可親近清澈見底的白冷圳水流,沿線亦立有多面文化歷史故事導覽牌,相當合適來此健行、騎乘自行車,感受新社人河相依的歷史情懷。


第五站九渠溝滯洪池
新社九渠溝滯洪池於108年7月完工,完工後不僅解決新社淹水、大坑缺水問題,還能連結新社花海成為可供在地居民及旅客散步的友善親水環境,是個『不淹水、可引水、好親水』一舉三得的工程。

第六站:馬力埔彩繪小徑 (馬力埔休閒農業區)
馬力埔彩繪小徑

馬力埔休閒農業區內,無論坡地或平地都種植農作物,長久以來少有工業置入,社區一直維持著農村的生活型態,對於長時間生活在都會的人來說,此地體驗有別於城市的鄉村景觀。除此之外,目前馬力埔休閒農業區的劃設與發展,園區內種植各式水果和花卉,更有古厝等人文古蹟,樹齡預估已達一千年的水尾神木,神木樹下供奉著地居民重要信仰的土地公,人文環境與自然生態的融合,展現農村人文與生態結合的現代美感,也陸續帶動新社區週邊相關休閒旅遊設施與景點,包括休閒農場、觀光休閒果園、特色美食、花園餐廳、異國鄉村風格的民宿。

百年老社區馬力埔,有著豐富的人文與歷史,在114巷約3公里彎沿的小巷裡,透過施任福彩繪家的巧手,描繪出栩栩如生的人物花鳥與歷史典故,輕輕的訴說著過往的農居生活,獨角仙、鍬形蟲與臺灣鳳蝶展現美麗多樣的自然生態與感動,九庄媽的遊庄廟會、香菇與花海代表當地的信仰與產業,更充滿著馬力埔的昔日與現在風華


第七站:植物種苗訓練園區
植物種苗訓練園區
植物種苗訓練園區在日據時代本來是甘蔗養成所,現在則為發展種苗試驗研究與推廣業務,來這裡可以看得到多棵百年大樹、員工老宿舍及日據留下的痕跡,園內入口兩側亦有「原蔗苗養成所」與「陳列館」,兩棟建築分別興建於1927年及二戰後。原蔗苗養成所構造精美,且格局型態歷經1935年墩仔腳大地震及1999年的921大地震後,仍保有原有風貌;另陳列館雖為二戰後所建,但已超過50年,相當有特色,是個值得到訪的新社秘密景點。


第八站新峰農場
農遊新社 慢走大坑
新社是臺中著名的花果鄉,來到新社一定要體驗採果樂趣,位於新社區的新峰農場便是個一年四季皆可採果的農園,不同時節均有其相應盛產的水果,像是葡萄、枇杷、甜蜜桃、橘子等,很適合帶著小朋友來這邊體驗當一日農夫,親手剪下熟成的葡萄、手作葡萄露等,感受迴異於繁忙都市的田園閒適風情。


第九站雙翠水壩
雙翠水壩位於新社區,其最大之特色是自然天成之夢幻湖,湖面平坦如鏡,壩內生態豐富包含野鴨、白鷺鷥、蛙類等動物,亦為蓋斑鬥魚及台灣白魚的棲息地,是個觀賞水域生態的好去處。

返回頁面頂端 台中旅遊網 FB Chat